老报人代表刘国强在《湖南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湖南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刘国强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我于1970年开始从事晚班校对,一干就是38年。38年里,我校对新闻稿件3亿多字,发现出部差错上万起,堵住重大或标题差错数百起,没有出现过重大见报差错。2004年9月,我以新闻校对的身份,获第六届“韬奋新闻奖”,实现了湖南“韬奋新闻奖”零的突破。

2004年11月,我到北京领韬奋奖。当时,记者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是什么力量支持您,能在夜班校对这个最封闭、最不为人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4年?我当时的回答是:责任,奉献。

当踏进报社的门,就应该一切以党报利益为重,乐于奉献。在38年夜班生涯中,我的生活与常人相反,阴阳颠倒。从未看过一部完整的电视剧,很多业余爱好都没有了,如游泳、打球等等。30多个除夕之夜,我都是坚守校对岗位。每逢重大活动,我都没有休息过。2004年,我母亲已经八十高龄,父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那年一月份,父亲病重住院想见见我这个长子,当时正值全省“两会”期间,我坚守工作岗位,直到“两会”结束,才心急火燎地赶回邵阳。

回想和我一起共事的晚班同仁,只要跨进了晚班行列,大家都是以室为家,把青春留在了这里。记得1997年邓小平同志去世,因为等新华社电稿,本来凌晨2点多钟可下班的,那天一直等到早上9点多钟才结束工作。类似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大家都严守工作岗位,工作不分时间长短,毫无怨言。

新闻校对,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就像足球场上的守门员,千方百计把点球“扑”出去。我从事校检工作几十年,堵住重大差错数百起,我的一次次“扑球”,源自于自己的责任。

记得有一次一篇关于海南育种的消息中写道“我国最南端的海南岛,早春二月秧田一片葱绿”,事实上中国的最南端不是海南岛而是南沙群岛。这个错误前几校都没发现,清样时我发现了,及时向值班编委提出,堵住了一起重大差错。

其实,不仅是校对岗位,晚班各个岗位的同仁们都是将“责任”放在第一位。大家各负其责,如履薄冰,严格把关,严守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防线”。有一次我轮休,值班编委张渡半夜打电话问我:当晚一篇稿件中诗句“会当水击三千里”,是“击水”还是“水击”?我胸有成竹回答是“水击”,这时张渡同志放心了,我也轻松了。

严谨的工作作风,确保了报纸质量。湖南日报连续两届获得全国省级党报编校质量评比第五、第六名。

现在回想,如果没有湖南报人几代人的艰苦坚守,没有上级组织、报社集体的共同努力,我就不可能获得韬奋奖。在这里,我深表感谢。

最后,祝我们的湖南日报越办越好,再创辉煌!

(刘国强 原为编辑出版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记协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版权所有:湖南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