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湖南日报记者唐俊(左一)在桃江县桃花江镇川门湾村抗洪救援现场摄影采访。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6月22日至7月初,湖南接连遭遇强降雨,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洪水灾情严重,防汛形势严峻。
汛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召唤。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特别是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蔡振红的多次指示和直接指挥调度下,湖南日报社先后组织150多名记者投入到采访报道中,报道规模前所未有,至7月7日,共发稿4130多篇,在PC端、移动端和各媒体“两微”等互联网平台的总点击量近1.7亿次。既传播了湖南抗洪战场的主流声音,又把省委的声音传遍了三湘大地的每个角落,还把湖南的抗洪故事传到了全世界。
记者们与抢险救援人员肩并肩、同进退,真正做到了汛情在哪里、记者就在哪里,抗洪战场在哪里、记者就在哪里,受灾群众在哪里、记者就在哪里。采写的报道,获得了干部群众的点赞,有的还得到了国家防总的表扬,如《洪水为什么这么猛》《国家防总工作组车辆临时调头——“送孕妇也是抢险!”》两篇,得到了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的表扬。
7月3日,身怀六甲的湖南日报长沙分社记者张颐佳(右一)在长沙抗洪救援现场采访。通讯员 摄
深入发力,越是艰难越向前
深入抗洪现场,是记者的职责使命。7月1日17时左右,湖南日报社娄底分社记者周俊得到消息:当晚新化将有洪峰过境。他当即赶往新化。“今晚不要来,真的有危险,为了采访置身险地不划算!”新化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劝他。但他毫不畏惧,毅然驱车赶往现场。
冒险跨过3座水面接近桥面的桥梁,当晚7时左右,周俊赶到新化防汛指挥部。当地干部对他说:“洪水超过警戒水位5米多,洪峰一到,更危险,你不要去了,一会让现场的人传些资料给你。”他还是和抢险的队伍一道登上防洪大堤,记录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凌晨1时左右,警报吹响,洪峰即将到来,他仍与武警官兵奋战在一起。周俊说:“作为记者,越是艰难越要向前,只有坚守一线才能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写出鲜活的新闻。”
6月24日,桃源县南部山区遭受山洪袭击。当晚9时,湖南日报社常德分社社长周勇军连夜冒雨驱车急赴受灾严重的沙坪、杨溪桥、茶奄铺3个乡镇。周勇军说,在茶奄铺镇溪西水库采访时,水库里的水与道路分不清,他一只脚踏进水里,幸好库区工作人员反应快,把他迅速拉了上来。
7月2日晚10点,新湖南客户端记者王为薇(左一)在湘阴抗洪现场采访。通讯员 摄
怀化、永州、益阳、邵阳、娄底、长沙、常德、自治州等分社记者,坚守一线,连续作战,采写了大量抗洪救灾前线的感人报道和先进人物,极大地鼓舞了全省各地的抗洪救灾,特别是分社一批50多岁的老记者,发挥党报记者的优良传统,始终冲在前列,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大堤险要处,采写了一批现场感、故事性很强的新闻报道。如《“抢”出来的奇迹》《一场漂亮的狙击战》《孤岛中的坚守》《洪水围村,宝宝平安降生》等。7月5日至7日,各分社又先后推出了20多个战斗在一线的基层党组织集体和党员个人的典型报道,展示全省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风采。
“相比抗洪抢险中的部队官兵,我这点儿辛苦根本不算什么。”湖南日报时政新闻中心记者周小雷,连续四五天每天睡眠时间只有3个多小时。几天几夜,跟抗洪官兵们战斗在一起,看着他们浑身湿透,泥巴满身,看着身边这些最可爱的人,周小雷说,感到身上有一种责任和担当,一定要把部队官兵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精神传播出去。
此次抗洪抢险,湖南日报社影像中心全体记者全体出动,深入一线,拍摄了很多现场感强、惊心动魄的照片。报社负责人带领新媒体中心一个工作组前往湘阴县,推出独家专栏《湘阴24小时》,仅一天时间点击量达到110多万,向外传播了湘阴抗洪抢险的生动场景。长沙、邵阳、岳阳等分社,在洪峰过境时进行直播,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省防指是湖南防汛救灾的指挥中枢,湖南日报市州新闻中心副主任柳德新,湖南日报经济新闻中心记者刘勇、奉永成,“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吴媚、肖秀芬、陆薇、欧阳伶亚等连续10多天盯守,日夜奋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为使防汛报道得到充分、突出呈现,湖南日报夜班在半个多月时间里,精心编辑、打磨版面,反复调整稿件,每天都奋战到凌晨4点以后。
7月8日,湖南日报市州新闻中心副主任柳德新,湖南日报经济新闻中心记者刘勇,“新湖南”客户端记者肖秀芬在省防办值班室采访。通讯员 杨粲 摄
精准发力,发挥“定海神针”作用
7月1日,我省防汛应急响应从Ⅲ级提升至Ⅱ级。当天下午,湖南日报社召开防汛报道工作紧急调度会,要求报社各媒体要高度重视、严阵以待,提高响应等级。报社组建了防汛抗灾报道工作领导小组,各时政类媒体全员取消休假,主要负责人到岗到位。
7月3日,报社再次召开防汛报道工作调度会,传达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防汛会商会上的讲话,要求各媒体坚决落实省委和省委主要领导关于防汛报道的要求,按照省委宣传部的具体指示,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报道主动仗,发挥好“定海神针”作用。自7月4日以来,湖南日报编委会坚持一天一调度,并要求相关岗位人员24小时值守。关键时刻,社主要领导奔赴一线,靠前指挥。
湖南日报各报道部门密切关注灾情,及时准确发布灾情水情、气象水文、交通电力等方面的权威信息资讯,全面准确报道各地抗灾动态。重点做好了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入一线指挥防汛抗灾报道,以及驻湘部队、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防汛救灾的报道。在专版专栏的设置上,既接“天线”,又接地气,连续数天推出了“全力防汛抗灾,确保群众安全”“全力防汛抗灾,抓紧恢复生产”“众志成城夺取防汛抗灾胜利”专版专栏。7月5日推出长篇通讯《历史将铭记这个夏天》,回顾分析了决策层如何以人民为中心,运筹帷幄、准确研判、靠前指挥防汛救灾并取得阶段性胜利;6日又推出长篇通讯《标注的不仅是洪水新高度》,详解省委、省政府特别是省防指如何科学调度,气象、水利部门如何精准预报、预警等内幕。
7月3日零时12分,湘江长沙段洪峰水位达39.51米,几分钟后,“新湖南”最快最准发布了这一信息。也是这天,湖南日报刊发了通讯《洪水为什么这么猛》,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看到后,特意交代水利部水文局局长蔡建元:要像湖南一样,用老百姓的语言,向社会生动、准确介绍水情汛情。
6月下旬以来,湖南日报记者独家采写了《6月,湖南雨量为何破“历史极值”》《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为何如此严峻》等5篇深度解析性报道,受到省委宣传部、省防指的高度赞扬,在业界和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除及时刊发防汛抗灾动态新闻,湖南日报还就读者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策划,刊发了一批反响好、非常实用的服务性报道,及时进行灾情总结分析,报道各地科学抗灾的经验,告知民众灾情成因、趋势,对释疑解惑起到极大的正面引导作用。同时,还通过评论言论,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凝聚力量,并且针对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上关于灾情的谣言和清晰度低的信息,及时跟进核实,辟谣止谣。
7月3日,湖南日报记者徐行在岳阳洞庭湖大堤进行防汛抗洪无人机航拍。通讯员 摄
融合发力,报网端微形成合力
这次抗洪抢险,最大的特点是新媒体走上主战场,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抗洪现场,不容易看到报纸和电视,但是人人都有手机,省委的声音、动人的故事、感人的场景通过新媒体的传播,鼓舞了抗洪将士的士气。
此次汛情,点多、面广、线长。湖南日报社按照中央厨房的要求,建立了“湘报记者在前线”“防汛报道指挥群”两个微信群,前方后方互动,白班夜班互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联动。湖南日报、“新湖南”、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华声在线的稿件均统一传递,集团作战,整齐有序。此次报道中的大量优秀内容产品都是传统媒体记者一线采访和新媒体后期编辑共同完成的。
湖南日报社以“新湖南”为核心及时传播有关信息,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组织机制,首次开启了长沙、岳阳、邵阳、怀化、湘潭、娄底、永州、益阳、常德等9个市州频道直播模式,有效地整合地市媒体报道资源,形成了一支统一调度超百人的“超级”报道团队。其中,邵阳频道“邵阳迎战特大洪峰来袭”一天点击量94.1万,创了纪录;长沙频道“直播洪峰过长沙”连续直播101个小时,常德频道的“风里雨里,我们在一起”点击量达到30多万,岳阳频道的“决战高洪,赴汤蹈火”超过20万,永州分社在新湖南发稿100余篇,点击量超过24万。这些直播不仅形成了对传统媒体报道的有效补充,更让读者第一时间感受到了现场救援的艰险和救援队伍的伟大。
7月4日,湖南日报独家刊发《国家防总工作组车辆临时调头——“送孕妇也是抢险!”》,经“新湖南”、华声在线转载推广后,引起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的高度重视,他安排中国水利报记者进一步深入采访此事。
“既有党报的权威与专业,又有新媒体的快捷与直观,这是今年防汛抗灾报道的最大亮点。”这是省防指负责人对湖南日报、“新湖南”、华声在线的防汛抗灾融媒报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