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参考

>

深融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

深融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

深融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

——湖南日报《“草根”到“顶流”》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夏似飞  孟姣燕


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专业术语较多,“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愿意看”。在媒体融合步入深水区的当下,经济新闻报道如何突破现有模式,实现“破圈”传播?
2021年11~12月,湖南日报社浓墨重彩推出《“草根”到“顶流”——湖南县域特色产业群崛起探秘》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聚焦“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实体经济”等社会高度关注的“热词”,精心策划、深入调研,运用全媒体手段呈现醴陵电瓷等8个独具特色、在业内“响当当”的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创新之路,带泥土、冒热气,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历史厚重感,或可称之为湖南县域特色产业成长发展史记,形成经济报道的鲜明特色和品牌效应。

精心选题、深入调研,专业立身彰显深度和厚度
传播政策主张、解码经济现象、回应经济热点、助力经济发展,是主流媒体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方向、确立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个意识不动摇’,把团结好、引导好民营经济人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湖南,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创造了全省60%以上的GDP,贡献了近9成的就业岗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湖南形成了一批小而精、小而优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有近20个产业市场份额占到全国2/3。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做出系列部署安排。
2018年起,湖南分工业、农业、文旅三类打造特色产业小镇,至今已达60个,成为湖湘大地上一张张亮眼“名片”。2020年,特色产业小镇总产值超1600亿元,税收超35亿元,就业人数近60万。在尊重新闻事实和新闻规律的基础上,湖南日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策划、精心选题,找准方向、确立坐标,在“十四五”开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时,及时推出该系列报道,助力县域经济、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充分调研、明晰思路,确立典型、回应关切
近20个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哪些典型经验适合媒体传播?报道团队聚焦这些产业,联合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实地调研,走进醴陵、双峰、平江等县市,倾听民营企业心声,走访企业生产车间,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发展实体经济的强烈呼声。同时,多方请教湖南省发改委、工信厅、海关等部门,广泛走访省社科院等院所,获得了政策启示、宝贵建议和权威数据。
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多轮策划后,报道团队认识到,虽然有近20个产业市场份额曾占到全国的2/3,但目前情况有些变化,有的已经达不到,还有些能达到50%以上,如醴陵电瓷和浏阳烟花。一些新兴产业虎虎生威驰骋市场,如益阳广场舞服。这些最初不起眼的产业,可谓“草根”一族,如今已蓬勃蔓延、其势难挡,凭借“独门绝技”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成长为以小而精、小而优为特色的优势产业而“笑傲江湖”,成为县域经济顶梁柱、行业“顶流”大牌。
对媒体而言,真实客观是立身之本。报道团队弃用原定的《三分天下有其二》标题,最终确定切合实际且颇有“网语”特色的标题——《“草根”到“顶流”》,并选择醴陵电瓷、临相浮标、浏阳烟花、赫山广场舞服、新化文印、邵东打火机、安化黑茶、双峰小农机等8个典型案例,探秘县域特色产业群的崛起之路。事实证明,得益于前期的充分调研,报道真实客观,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引发广泛关注和影响。

连版照片。

问题导向、梳理脉络,写透写深、启发引领
报道团队秉持专业精神,把采访深入到产业一线,把思考延伸到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上,以宏观视野与中观视角,围绕“如何形成产业集聚”这一问题,梳理产业发展脉络,分析总结典型产业的特色经验。
如,醴陵电瓷是从丰沃的资源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自20世纪40年代瓷都诞生第一枚电瓷,到80年代国有企业打下产业坚实基础,再到如今蝶变高端电力装备应用于特高压工程,秘诀就在于——不断创新,专注细分领域;邵东打火机产业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末,邵商从广东买配件组装,发展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再到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取长补短,如今通过智能化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取代温州打火机的行业地位,秘诀就在于——技术革新,不断降成本;新化文印产业,50年前第一代文印人就从家乡出发,踏出走向神州大地的第一步。改革开放后,“流动大军”从二手复印机中“挖金矿”,到如今同乡互助产业风行全国,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并在数码图文快印、复印机再制造、耗材生产与销售等领域形成了规模优势,秘诀就在于——整合资源,抱团发展。

2021年11月22日,新化复印机与耗材制造产业园,新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印的文创产品。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摄

8篇作品有深度、有厚度,总结出8个“独门秘籍”,每篇都是一部“草根企业”的史诗,串联起来、聚沙成塔,描绘出一幅湖南县域特色产业崛起的“全景图”。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特色产业如何转型、提质、增效,如何引导县域经济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较强启示意义。

深挖细采、巧讲故事,“草根叙事”提升吸引力、感染力
经济新闻报道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而有趣?此系列报道以“小切口”解剖典型案例、讲好经济故事,语言生动鲜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深挖细采,小中见大
从“草根”产业历史探源到成长繁衍,再到市场洗礼、大浪淘沙,直至独具特色、形成气候,这组报道俱作了较深入探析,体现了一定历史纵深感与现实穿透力。
就众所周知的浏阳烟花,记者走访浏阳、醴陵及湘赣边区,从1400年前写起,“为驱散瘟疫,麻石人李畋将火硝装入竹筒内,导引点燃炸响第一声爆竹”,再到后来的沉浮史,特别写到安全是烟花生产的生命。在这一产业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浏阳市壮士断腕,置之死地而后生。从1998年开始,浏阳市强制取缔非法生产的手工作坊,告别“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现状,书写了一部烟花生与死、经验与教训、悲壮与灿烂的史诗,令人印象深刻。为了采访省外湘商,记者前往上海等地走访,近距离了解他们的现状和呼声。
“草根”视角,精绘群像
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活动的主体,这组报道将更多笔触放在企业家身上,以接地气的叙述,抒绘创业群像——湘商霸得蛮。如,写邵东商人“做生意有点霸蛮,门都没摸清,就要搞外贸。”邵东打火机协会会长评价当时的自己“有点猛”。“哪怕绕地球一圈,也要去巴拿马博览会”;湘商耐得烦。如,写临湘人把小小的浮标做到近3000个品种,适应不同水域、时令、人群需求;湘商肯吃苦。如,写双峰农机人为了推销小农机,翻越贵州雪峰山,在雪地一走就是几个小时,他们一片片区域闯、一个个县城跑、一家家门店问。

2021年10月29日,临湘市浮标特色产业园,工人在制作浮标。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摄

通过一个个传奇故事,将湘商敢打敢拼的群像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读者“如见其人”、心有同感、备受鼓舞。
注重细节,巧讲故事
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掌握了大量鲜活素材,写作时少了一些概念、添了许多细节,以讲故事的方式,增强现场感,将经济活动表达得有声有色。如,写醴陵电瓷——回国后,阳东磁电立即着手改造窑炉,优化生产工艺。产品试制,相当于“烧钱”,一天“烧”去约5万元。面对资金困难和不见底的投入,合伙人被吓到了,掌舵人李蔚霞坚持背水一战,“哪怕弹尽粮绝,都要想办法顶上去!”通过每天“烧钱”这一故事,体现了企业家志在创新的果敢与决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把一些大道理讲成小故事、将思想性巧妙蕴含于报道中。

2021年11月27日,醴陵市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对刚生产的特高压空心电瓷进行坯检。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摄

做靓“文眼”,争人眼球
《一块泥巴,攀上“电力珠峰”》《一朵烟花,璀璨世界夜空》《一根芦苇,钓起一片江湖》《一件舞服,“称霸”大江南北》《一纸文印,风行北上广深》《一台小农机,走进“一带一路”》《一只打火机,“点燃”全球市场》《一片树叶,行过千山万水》,单从每篇的标题看,无不令人眼前一亮,不仅带给人们泥土的芳香,而且格式协调统一,就像一集集吸引人眼球的连续剧,让读者获得“追剧”的畅快。

可视化表达、多渠道分发,全媒体跨平台传播形成“大合唱”
融媒体时代的经济新闻报道,既要坚持“内容为王”,也要强调可视化表达、多渠道分发,此系列报道可谓一次全媒体跨平台传播的示范。首发平台新湖南客户端每篇稿件点击量均10万+,各大主流媒体、行业媒体、地方媒体及各级政府发布平台等纷纷转发,掀起“大合唱”传播效应,全网点击量超千万次。
发挥优势,矩阵传播
有关8个典型产业的报道,聚合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形态,充分展现出各自优势。一方面,典型产业发展的时间跨度动辄数十年,适合用较大篇幅的文字来呈现;另一方面,图片和视频能给人带来更直观的视觉体验。视频报道控制在90秒内,两者差异化呈现,十分符合各媒介传播特质。同时,对优质内容“一次生产、多次分发”,通过湖南日报旗下报纸、新湖南客户端、新湖南抖音号、侃财邦公众号、湖南日报公众号等进行聚合加工再分发,形成了立体化传播效应。
“链式”反应,唱响“大合唱”
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生动书写从“小产业”到“大市场”的传奇,引发广泛关注和反响,先后被湖南省政府官网官微、省发改委、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公众号转发。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纷纷转载,掀起一波置顶、转发的传播热潮。县级融媒体反应迅速、形成呼应,从省级媒体到县级媒体,形成“链式”反应。醴陵发布、浏阳发布、双峰发布等地方政府官微全文推送。醴陵日报原文转载湖南日报整版内容,醴陵融媒体掀起对醴陵电瓷产业集中采访的热潮。行业内外,唱响跨媒介、跨平台、跨区域的“大合唱”。
穿透“圈层”,协同发声
媒体、专家、部门协同发声,此次新闻传播效益向纵深延展,穿透更多“圈层”。报道刊发后,在持续的舆论热度中,湖南日报社于2021年12月28日举行县域经济发展暨《“草根”到“顶流”》融媒体报道座谈会。来自政府、媒体、高校、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县域经济发展之道,以及经济报道如何进一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与会人员认为,此系列报道意义重大,不仅有效助力了地方经济建设,也成为一次媒体融合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练兵和示范。湖南省红茶协会会长伍崇岳认为,系列报道关注实体和民营企业,是讲好产业故事、树立时代标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醴陵市人民政府专门来函表示感谢,副市长谭艳认为,报道让从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醴陵电瓷一下子站到了聚光灯下,刷爆了当地从业人士的朋友圈,行业魅力尽展,大大提振了从业人员信心、鼓舞了士气。中国政法大学冯军旗教授表示,这组重磅报道让外界看到了湖南县域经济的活力和潜力,也把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新华社湖南分社副社长张春保说,栩栩如生的故事讲述了县域经济遇到瓶颈、突破创新的精彩过程,既打动人,又启发人。湖南省记协秘书长杨勇认为,报道选题巧妙、角度新颖,采访深入、感染力强,融合传播、影响力大。湖南省社科院智库办主任周湘智表示,报道已经具备智库报道的元素和基因,可以视作是一次智库报道的初步探索、主流媒体和专家智库的“强强联手”。 (原载《新闻战线》杂志,作者夏似飞系湖南日报社副总编辑,孟姣燕系经济频道记者)